救生定位功能。
显示溺水者的位置。
四、影像采集和回放系统,有利于全民健身,有利于运营管理。
五、水下摄像机解决了水下盲区和死角问题,解决了灯光和太阳光的反射,导致救生员无法看到水下,从而发生溺水事故的问题。
六、全国游泳场馆溺水事故基本情况。
据国家估计,我国平均每天有超过150人死于溺水,1年超过5.7万人。其中,游泳池每年溺水2.78万人。
影像采集和回放系统,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1、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办法》(游泳、滑冰、滑雪、潜水、登山)。
2、印发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GB19079.1-2013)。
4、《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T179-2009)。
八、系统正常工作条件。
1、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GB19079.1-2013)。
2、符合《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
3、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
1)集视频采集、远程控制、防水处理、智能识别多项技术与一体;
(2)视频质量可达高清级别,满足训练功能;
(3)水下视角、拍摄效果设计要求满足运动项目的训练需要;
(4)安全防水密封处理,水下无突出部件,安全可靠;
救生分析功能。
1、在15秒内,救生员发现水下出现的溺水者。
2、自动发出报警信息。
(三)、救生报警功能。
1、在15秒内自动进行报警。
2、通过现场显示器,自动进行报警。
3、通过无线报警装置,自动进行报警。
4、自动记录事故报警和施救的图像信息。
在游泳池特定位置安装水下摄像机,采集相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无线报警等技术,在15秒内,救生员发现水下出现的溺水者,同时发出报警信息,救生员及时救助溺水者,实现“关爱生命,救助他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