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体育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等级划分与评定、以及有关国家(行业)标准等规范要求。
水下影像采集识别系统是一套通过视频机发现识别区域内的滞留目标,通过3-12秒自动识别、定位、放大、判断静止或有微小动作的溺水者或疑似溺水者的系统。
同时也是一套能够获取运动员水下比赛、训练、练习技术动作图像信息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它能够通过前端的视频机位正确的分析和评定运动员游泳技术动作。利用该系统能够使教练员、运动员更加客观地认识到错误动作,并加以改正,寻求合适运动员个体特点的技术。利用该系统能够使教练员更加直观的教学,通过运动员观看自己的技术动作图像、教练员的分析讲解,水中纠正和改进几者有效结合,可提高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运动改进技术动作的效率。
智能救生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权。
十、智能救生系统,通过中国游泳协会和中国救生协会认证。
十一、救生系统已经在全国上百家游泳馆使用,主要应用如下:
影像采集和回放系统,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1、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办法》(游泳、滑冰、滑雪、潜水、登山)。
2、印发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GB19079.1-2013)。
4、《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T179-2009)。
八、系统正常工作条件。
1、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GB19079.1-2013)。
2、符合《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
3、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
救生分析功能。
1、在15秒内,救生员发现水下出现的溺水者。
2、自动发出报警信息。
(三)、救生报警功能。
1、在15秒内自动进行报警。
2、通过现场显示器,自动进行报警。
3、通过无线报警装置,自动进行报警。
4、自动记录事故报警和施救的图像信息。
救生定位功能。
显示溺水者的位置。
四、影像采集和回放系统,有利于全民健身,有利于运营管理。
五、水下摄像机解决了水下盲区和死角问题,解决了灯光和太阳光的反射,导致救生员无法看到水下,从而发生溺水事故的问题。
六、全国游泳场馆溺水事故基本情况。
据国家估计,我国平均每天有超过150人死于溺水,1年超过5.7万人。其中,游泳池每年溺水2.78万人。
水下智能救生系统组成。
系统由中控主机、救生分析软件、救生报警软件、救生定位软件、无线发射和报警装置、防水摄像机等组成。